凭感觉用药
——错!
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,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。有些人血压高,仍没有不适的感觉,直到发生了脑出血,才有了“感觉”。
高血压是用血压计测出来的,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。因此,没有不适感觉,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;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,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,不能“跟着感觉走”估计血压。
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:非同日3次测量,收缩压≥140mmHg和(或)舒张压≥90mmHg。
不愿意过早服药
——错!
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。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,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,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。
血压控制得越早,能越早地保护血管,预防心、脑、肾损害,其远期预后越好;不要等到发展到心、脑、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,那时,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。
血压正常就停药
——错!
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,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,而自行停药。高血压不能治愈,只能控制,需要长期、甚至终生服降压药,“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”。停药后,血压会再次升高,血压波动过大,对心、脑、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。
只服药、不看效果
——错!
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,不定期测血压,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。坚持定期测血压,能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;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,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。
自行购药服用
——错!
有些人患高血压后,不按医嘱服药,偏信广告中的“好药”;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“好药”,一味追求那些新药、特药;有些人看别人服用什么降压药有效,就照搬过来为己所用,自行购药服用。这些做法都是盲目、有害的。
目前,治疗高血压的药物种类繁多,降压机制各不相同,都有其适应证,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。降压药的选择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判断、做必要的化验检查,兼顾到患者的血压水平、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等情况,选择能有效降压、对患者无不良影响而且能保护靶器官的药物。在医生指导下治疗,才是合理的治疗方法。
靠输液治疗高血压
——错!
除了高血压急症如高血压脑病、主动脉夹层等,需要静脉点滴降压药以快速降压外,一般的高血压不需要输液治疗。
有的患者认为输液能活血化淤、改善循环、预防血栓,其实平常输液对预防血栓是没有作用的。长期坚持规律地口服降压药并综合干预其他危险因素(必要时降糖、降脂、服小剂量阿司匹林等)是最好的治疗方法。
血压降得越快越低越好
——错!
有些人认为血压高了,降压应该越快越好、越低越好,其实不然。除非血压急剧升高导致危险、必须快速降压外,其他情况下血压并不是降得越快、越低越好。
一般来讲,降压治疗要掌握缓慢、平稳的原则,4~12周达到目标值。血压下降过快、过低,易发生缺血性事件,甚至并发脑梗死等严重后果,尤其对老年人而言。
相信“灵丹妙药”
——错!
高血压一经确诊,绝大多数患者需要长期、终生坚持非药物和药物治疗。目前,全世界尚没有哪一种药物、保健品、保健仪器能够根治高血压。不管在何地何种渠道宣传的能根治高血压的“灵丹妙药”,都是虚假宣传,干扰高血压的规范治疗,非常有害,有的人因此而延误治疗,甚至丧命。
过分信任纯天然药降压
——错!
有人认为西药不良反应大,纯天然药无毒、无不良反应。其实,天然药同样也有不良反应。大多数纯天然药降压的真正效果尚待研究确定,不要盲目迷信。
迷信保健品、保健仪器
——错!
实际上,保健食品、饮品及降压器具如降压枕头、降压手表、降压项链、降压帽、鞋垫等,大多不具备明确的降压作用,有的即使有,降压作用也很轻微,不能达到治疗目标,还造成延误规范治疗的时间,最终危害健康。摘自《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》、微信号“药评中心”(gcplive)
原标题:降压别犯这些错
本文刊发于《健康时报》2016-7-22第1331期22版